【退化性髖關節炎】
|
髖關節會痛,走路時加劇,以患有髖關節脫位、過重、長時間站立或車禍、運動等損傷者居多。 髖關節是負載上身的關節,髖關節的股骨頭會以接近 90 度的角度坎入,亦即重量並非在股骨的正上方,所以負擔相當重。因此,骨頭的脫位或長時間的軟骨磨損,會使得股骨頭變形,變得凹凸不平,長出骨刺而引起劇痛,就是所謂的『退化性髖關節炎』。 髖關節上的臀大、中、小肌、梨狀肌都附著於大轉子上,也是支撐髖關節的主要肌肉,這些肌肉的受損、縮短、僵化、異常的收縮,也是造成『退化性髖關結炎』的原因。
|
|
【坐骨神經痛】
|
坐骨神經是人體神經中最粗的一條。典型的坐骨神經痛,疼痛是從臀部沿著大腿後側往下延伸到腳底;除了疼痛之外,有時會麻木無力,甚至肌肉萎縮。長時間站立或提重物時疼痛加劇,臥床時症狀會減輕。 坐骨神經是從 ( L4、L5、S1、S2、S3 ) 交錯成坐骨神經叢,掌管下肢的運動神經,所以骨盆腔不正、薦髂關節的錯位、腰薦關節的失穩等都是造成坐骨神經痛的主因。 換言之,坐骨神經的壓迫,和內八、外八、長短腳、大轉子脫位、甚至椎間板突出、脊椎側彎等也都有密切的關係。 坐骨神經受到壓迫,平躺時大腿無法抬高至 45 度以上,因抬高伸直會牽引到坐骨神經而引起劇痛,同時會延伸到小腿、腳底,發生麻木、使不上力的現象。 坐骨神經痛的患者,日常生活應特別注意: 1. 不宜提重物、抱小孩、擦地板。 2. 不宜穿高跟鞋、久站或運動、扭腰。 3. 不宜睡太軟的彈簧床,上下床時用側身躺下或起床。 4. 應多休息,平躺時宜用棉被墊於膝蓋下方,雙腳彎曲,使腰部平貼於床面。
|
|
【薦髂關節囊炎】 |
薦骨與髂骨的附著處為『薦髂關節』。很多運動選手,尤其以棒球選手 (滑壘) 或滑雪的運動 (跌倒時臀部著地) 特別容易發生『薦髂關節』脫位、機能異常的情形。 一旦跌倒致使骨盆腔受到撞擊,不僅造成『薦髂關節』發炎,更可能導致薦骨及髂骨的移位,造成內八、外八、長短腳、大轉子脫位,甚至椎間板突出、脊椎側彎等衍生成坐骨神經痛的主因。 臀部周邊的韌帶及肌肉都附著在腰部、薦骨、髂骨上,彼此相連,互相牽制。所以維持周邊肌肉、韌帶的彈性是相當重要的;長時間的久坐或久站也都是高危險群。 『薦髂關節發炎』觸診關節處必有腫脹、筋結存在,肌肉收縮機能異常。
|
|
【膝關節損傷性滑膜炎】 |
膝關節是四肢關節中滑膜最豐富的關節,包含髕上級髕下滑囊,其滑膜細胞分泌潤滑液,促使關節正常活動。 由於跌倒、扭傷或過度運動,造成膝關節滑膜出血或充血,如不及時處理,滑膜會增厚、粘連,使關節不穩;如反覆扭傷,形成慢性損傷性滑膜炎。 膝關節會先出現腫脹,屈曲及伸直時髕上或髕下滑膜的位置會有阻力而產生疼痛感。 用手壓在髕骨上方做浮髕檢查,會有浮動的感覺,表示內有積液發生。
|
|
【膝蓋筋腱炎】 |
大腿的肌肉肌腱附著點都在膝關節的周邊,因此常於運動進行爆發力的動作時,附著點受到拉扯扭傷而發生。 從事運動的人,在膝關節當中的四頭肌最易受到拉傷,其次是半腱肌、半膜肌、股二頭肌。 膝關節腫脹,屈曲及伸直動作時筋腱附著點疼痛無力。 使用冰敷 15 ~ 30 分鐘,使膝關節休息,護膝、消炎、消腫為主。
|
|
【膝關節內外側韌帶損傷】 |
副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兩側,和交叉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。 膝關節內外側有副韌帶保護,也就不容易造成內翻、外翻或失穩;一旦損傷,尤其內側副韌帶保護力最弱,很容易造成 O 型腿及退化性關節等疾病。 側副韌帶損傷以內側副韌帶損傷佔大多數,因為外側有髂脛束加強保護,而運動時外側易受到衝擊,反而是內側副韌帶受到損傷。 內側副韌帶的深部纖維與內側半月板相連,嚴重者半月板及交叉韌帶可能合併撕裂、損傷,要詳加診斷,以便正確治療;如治療失當,韌帶便會鬆弛無力、穩定性減弱、功能減退。
|